拇囊炎和痛风都会影响大脚趾,症状比较相似。都会引起大脚趾疼痛、肿胀和发红,并导致行走不适。因此不建议患者进行自我诊断,否则可能导致误诊,两者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同。
两者的区别首先在病情的性质,痛风是一种全身性的问题,多与高嘌呤饮食有关,例如海鲜和动物内脏,由于身体产生过多的尿酸,在关节周围形成结晶,结晶的刺激会引起痛风性的疼痛和炎症,而且不仅局限于大脚趾,还可能在手指关节、肘关节以及膝关节等部位出现。而拇囊炎就不同了,它只局限于足部,而且往往和脚本身的问题有关:
患有扁平足等足部畸形。
经常穿不合脚的鞋子,例如高跟鞋或尖头鞋。
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等疾病。
有拇囊炎家族史。
拇囊炎是大脚趾上的骨肿块,症状通常慢慢发展,逐渐变大并突出,大脚趾向内偏移。痛风的特点是有发作期和缓解期,缓解期像没事一样,但更容易造成关节损伤。拇囊炎在女性中较常见,而痛风则以男性居多。
拇囊炎的医学术语是“拇外翻,它会改变大脚趾关节的结构,导致其移位,大脚趾靠向第二根脚趾,并会出现疼痛,肿胀和发红。穿鞋和走路时加重。通常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会摩擦生茧。
痛风发作时疼痛更严重,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难忍,会感觉脚趾非常热和发软,受影响的关节内部和周围会肿胀。但痛风发作通常在数天内消退,长的可能会持续数周。
拇囊炎一般比较好判断,医生可能会让患者前后移动脚趾,检查脚趾运动是否受到限制,怀疑有受伤和畸形的可能需要X光或者CT检查,必要时再进行痛风排除检查。痛风就需要更多的检查,除了影像学检查,还有血尿酸检查,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结石,脂肪肝即转氨酶等检查,必要时还需抽取关节积液。
痛风,痛风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发作,通常包括家庭疗法和处方药。发作期间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秋水仙碱,或者注射糖皮质激素,并抬高患肢以缓解肿胀和疼痛,这期间不要喝含糖饮料和酒,尽量多喝白开水。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穿露趾鞋或者凉鞋,穿袜子的话剪一个洞,让大脚趾伸出来。
痛风缓解期可按照医生建议继续服用药物,并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痛风:
少喝酒和含糖饮料。
坚持锻炼,控制体重。
避免高嘌呤的食物
拇囊炎,拇囊炎通常也采用保守治疗,但治疗重点局限于脚部。
穿鞋底有衬垫的鞋子,脚趾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用胶带将脚趾固定到正常位置,以减少拇囊炎的压力
服用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在鞋子中加装足弓支撑。
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比较传统的是拇囊炎切除术。纠正大脚趾的位置并去除囊肿。手术后两到三周一般就能进行适当运动。
总而言之,拇囊炎和痛风都会导致疼痛、肿胀以及行走困难,尤其在对大脚趾施加压力时。但拇囊炎是由于足部结构异常而产生的,而痛风则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引起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患者一定要就医,切记不可自行诊断及服药。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