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作为骨科疾病治疗中的“一剂猛药”常被用于一些终末期骨病的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如松动、感染、下沉等)及假体使用寿命等问题,给想接受置换的患者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临床上严格遵循“能保则保、能晚换不早换的原则”,对于关节置换设置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换关节?
据报道,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在亚洲地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关节炎这种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的膝关节炎患病率为50%,超过75岁,患病率更是高达80%。除年龄外,体重过重、受伤和糖尿病等也是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关节病终末期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康复快,显著改善由于严重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⒈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
⒉其他保留关节的治疗方法无效;
⒊病人有关节置换的意愿;
⒋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比如全身情况、近期无急性感染等。
反之,如果自身关节无明显疼痛和活动受限,对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影响不大,病人不接受关节置换治疗,身体条件不容许,或者存在近期急性感染等绝对手术禁忌症。
我国目前股骨头坏死患者人数约500-700万,如何早诊断、有效保留自身关节、避免或延缓人工关节置换一直是骨科医生面对的难题。
理论上,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出现关节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建议关节置换,但是,现实生活中,必须综合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包括家庭经济、工作环境、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
根据目前国内外报道,初次髋关节置换,大多数人可以使用20年左右,有些甚至更长时间,少数人有感染、脱位、骨折风险,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总体来说疗效是肯定的、确切的,大多数专家认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是所有髋部手术中疗效有确切的手术。
但是,随着使用年限增加,人工关节会出现磨损,或者其他原因引起人工关节感染、松动、脱位、周围骨折等,就需要翻修,翻修手术的创伤和住院费用明显增加,而且疗效没有像初次置换那么确切。
所以关节置换术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来说是每1-2年复查一次,一旦发现有磨损引起骨溶解,或者松动迹象,尽早翻修,不要采用拖延的方法。许多病人认为目前还可以用就迁就凑合着,这种想法是严重错误的,这样容易把原来的小手术拖成大手术,所以建议不要耽误病情,目的是减低手术风险、减低手术难度和费用。
友情提示
虽然说,股骨头坏死能保髋则保髋,但当患者疼痛难忍;髋关节已严重变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些患者应尽早考虑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生活能恢复自理,生活质量提高,能够大大减轻患者及家庭的负担。不要因为害怕,而错失了置换这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