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时机取决于两点——医学上的判断以及患者自身决心。
传统多是医生根据片子以及问诊经验自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手术,但事实上,手术也需要患者下决心配合才行——术后恢复很大程度取决于患者本身。
结论:如果医生判断是“进行期或者晚期,可以手术”的前提下,如果对日常生活已经造成困扰,那么一般就可以考虑手术了。
一般关节置换的方针是——没有百分百的决心,不建议手术。
但如果患者只是单纯的为了祛除疼痛而自己不努力配合复健就是白白浪费了“术后”这一最有助于恢复到身体最佳状态的时机。
手术目的早已不仅仅限于拔除疼痛,更加追求的是术后最佳的状态——调节身体平衡和走路姿态,以保证患者完全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
另外由于人工髋关节假体自身材料的更新发展,现在由于臼盖部分磨损而导致的骨溶解问题也几乎不会发生。即使是因为磨损松动需要再置换,一般也只需要置换臼盖部分,而不必动在胫骨中的金属,大大减轻了身体负担。
而所谓的对日常生活有困扰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 一是疼痛难以忍受,二是活动受限。
手术首要目的是为了消除疼痛自不必说。
关于活动受限制的问题,一般运动员和有运动爱好需求的年轻人,以生活质量优先,充分认识并且接受承担再置换手术风险的情况下是可以不过于考虑年龄限制的。
当然,前提还是要选择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特别是再置换手术难度提升,医生手术水平对患者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