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这类患者腰腿痛反复发作,走不了几分钟,就需要坐下休息一会,然后才能接着走。随着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关注我,给你骨科健康防护建议。
临床症状
1. 腰背痛:腰背痛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患者往往腰痛多年,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
2. 坐骨神经痛:当椎管使神经根受到压迫时,将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下肢疼痛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
3.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大腿无力,常迫使患者坐下,即间歇性跛行。
4. 马尾综合征:当椎管使马尾神经受压时,将出现会阴麻木、鞍区感觉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大小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
其他症状
1. 下肢麻木:有时会出现小腿疼痛和麻木的现象。
2. 肌肉萎缩:部分患者长时间无法行走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
治疗
保守治疗
适用于病程虽长,但症状及体征反复发作,可以缓解者;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者。
1.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对症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一般是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
(2)营养神经药物:主要是甲钴胺,但是要注意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2. 物理治疗:包括牵引、脉冲、腰围保护。
(1)传统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 ①腹肌锻炼;②腰部保护;③对症处理:理疗推拿按摩、药物外敷等。
(2)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
(3)硬膜外封闭术:对一部分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症状。
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临床症状者,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椎间孔扩大术(包括孔镜技术);腰椎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术;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等术式。
预防建议
1、卧床休息,避免倚靠床头,床要软硬适中;
2、腰部保暖防寒,可佩戴护腰保护。热敷腰背部。
3、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劳逸结合。
4、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
5、腰部康复训练,加强脊柱稳定性。在您接受了腰椎管狭窄外科手术以后,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老年患者,出现走路几分钟就要休息的情况,应该重视,提示腰椎管狭窄可能性大,建议至正规医院骨科就诊,明确病情严重程度,予以治疗,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