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髋部开始出现问题,不得不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来解决疼痛等症状。
尽管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很成熟,假体材料也在不断改进,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假体异响,产生令人担忧的临床问题。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异响包括多种杂音,除了常见因假体摩擦产生的“吱吱声”,还有假体撞击产生的“咔哒声”和“滴答声”等。
临床常见于陶瓷对陶瓷、金属对金属这种“硬碰硬”界面的假体置换,
其中,金属对金属界面的假体置换,临床上除特殊情况已较少采用,在此不做讨论。
陶瓷对陶瓷界面的假体置换目前应用较多,其术后异响的发生率为0.3%~24.6%[1], 常于髋关节置换术后6-26个月才发生[2]。
那么有患者会说,那我换一种假体界面不就好了,尽管陶瓷对陶瓷假体界面术后异响发生率高,但其优秀的耐摩擦性能是其他材料所不及的。
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均是假体异响产生的相关因素。
有研究发现:
1、身高较高、体重较大、年轻、女性以及术前即存在双下肢不等长的患者出现异响的风险较高;
2、活动量大的患者容易改变股骨头和髋臼侧假体接触区域,导致假体边缘负重,边缘负重将明显减少界面接触面积,使局部接触应力显著增加,磨损增加,进而产生异响;
3、过度松弛的关节,也会导致股骨颈与髋臼侧假体撞击诱发异响[3]。
临床上术后异响大多为间歇性的多见于从坐位或卧位变换体位时, 少部分也会在行走中摆动下肢,髋关节后伸时出现。
据文献报道,术后异响并不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但会对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降低患者满意度。
一般来说,术后出现假体异响,但无髋关节疼痛且功能良好的患者只需密切观察和随访, 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还是有极少的患者因难以忍受异响的响度或频度,甚至觉得严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而需进行髋关节翻修术(即进行二次手术)。
出现髋关节异响的患者在随访时需要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X线片和CT检查),当出现髋关节疼痛或影像学上发现假体位置不良或关节假体破裂时,可考虑进行翻修手术给予纠正[4]。
● 总的来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期待未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假体材料能够不断优化,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Levy YD, Munir S, Donohoo S, et al.Review on squeaking hips.World J Orthop, 2015, 6 (10) :812-820.
[2] Walter WL, O'toole GC, Walter WK, et al.Squeaking in ceramic-on-ceramic hips:the importance of acetabular component orientation. J Arthroplasty, 2007, 22 (4) :496-503.
[3] 李恒, 倪明, 李想, 陈继营. 第四代陶瓷界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摩擦音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 38(02): 182-184+189.
[4] 冯建民. 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异响问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17(17): 3148-3155.